岁末年终,“冬储”是钢材市场每年都绕不开的话题。对北方钢厂而言,“冬储”是在需求淡季保持钢厂连续生产的必要手段;对钢贸商而言,“冬储”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博市场手段。决定是否“冬储”的前提,是预期收益与潜在风险之间的取舍与平衡。“冬储”虽是企业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过随着每年冬储场景的变化,相关的企业冬储品种、基差和价格有所不同,衍生品风险管理策略也有所不同。
当前,钢铁市场一年一度的“冬储”陆续启动,北方部分钢厂已经发布了“冬储”通知。今年钢材“冬储”的价位如何?贸易商采购的积极性高不高?“冬储”行情接下来怎么走?期货日报采访行业人士一探究竟。
四季度市场淡季不淡
对于今年钢材市场淡季不淡的原因,宝城期货黑色系研究员涂伟华认为,一是国内宏观强预期再度发酵,先有国务院增发万亿特别国债,四季度调整预算,政策信号意义强劲。二是房地产利好政策持续推出,近期央行等八部门专门提及合理满足民营房地产企业的金融需求,稳定房市意愿较强。“一揽子化债方案”的具体措施逐步落地,缓解市场担忧。三是成本端给予钢价强支撑,由于原料多数呈现出低库存格局,在冬储补库预期、供应扰动等逻辑支撑下原料走势偏强,目前焦炭第三轮提涨落地,相应铁矿石普氏价格指数站上130美元/吨,原料强势带来钢材成本持续上移,华东地区铁水成本11月以来累计回升超160元/吨,继而助推淡季钢价上涨。四是钢材自身供需矛盾暂未显现,钢材需求虽步入淡季,且五大品种钢材供应也相对偏高,但受表外需求以及出口分流支撑,五大钢材库存迟迟未见明显累积,现实端压力依然有限。
在江苏富实数据研究院院长蔡拥政看来,今年四季度钢材价格低开高走,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但从历年四季度钢价走势看,这不是偶然,似乎是常态,四季度钢价逻辑从需求预期转向成本支撑和政策预期。
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国庆前后,海外通胀加速下行,加息政策接近尾声;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反弹,受政策预期影响,钢厂国庆前后的原料补库,阶段性推动矿焦价格先于钢价反弹,钢厂利润走低甚至亏损,对原料维持按需采购的策略,成材库存也维持相对低位。另外,今年10月以来,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入扫尾阶段,四季度发债规模超过1万亿元。资金重点投向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较好地带动了下游基建投资需求,形成四季度阶段性的供需错配。
与此同时,螺纹钢价格率先大幅反弹,尤其是大规格螺纹钢,板卷初期价格反弹力度相对较小。但随着“三大工程”项目的深入推进和出口订单好转,之后其他板卷等钢材品种也出现跟涨。出口方面,四季度海外钢厂同样受成本和圣诞订单推动纷纷上调钢价,国内钢材出口受人民币贬值、内需资源分流及11月海外订单好转影响,环比明显改善,板卷等品种仍然是主流出口品种。
蔡拥政告诉记者,“三大工程”项目需求明显在东部沿海区域,同时由于废钢供应充足,短流程钢厂利润改善明显,增产积极,产能利用率较快上升。长流程钢厂受困于矿焦价格强势,生产仍处亏损态势,增产相对有限,进入11—12月消费淡季,不少长流程钢厂主动安排了年底大中修,供应压力有所减轻,钢价在成本和政策推动下反弹上涨。
上述一系列利好政策造成钢材市场的淡季不淡,钢材市场的“冬储”该如何进行?
钢材品种基本面强弱不一
“现阶段,钢材品种间供需格局有所差异。”涂伟华说,具体来看,螺纹钢基本面延续季节性走弱特征,螺纹钢周产量最新值为261.50万吨,环比增加4.64万吨,供应有所回升,且目前短流程钢厂利润依旧较好,后续产量仍有提升空间,低供应利好效应有限。与此同时,北方降雪抑制下游需求,后续将季节性回落,疲弱需求易施压钢价,相对利好的是国内宏观强预期。
记者也发现,近期247家钢企高炉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持续回落,五大钢材总产量最新值环比也有所下降,但品种间表现差异,其中螺纹钢、热卷和冷轧周产量环比回升,而线材和中厚板环比下降。此外,目前中厚板和冷轧周产量处于近年来同期高位,热卷周产量位于同期中位水平,螺纹钢周产量则处于同期低位。
“全国建材主流贸易商日均成交量和螺纹钢表观消费量周环比均有小幅回升,整体建材需求仍维持低位,螺纹钢产销同比增速差仍在略低于零轴处大致维稳,库存压力也依然偏低;热卷表观消费量周环比同样有小幅回升,且攀升至同期高位,与螺纹钢表观需求分化现象依然存在,热卷基本呈现供需均偏强的格局,热卷去库进程也依然延续,上周热卷产销同比增速差也有所收敛并靠近零轴,因此,热卷基本面同样不存在明显的供需矛盾。”海通期货投资咨询部黑色组长邱怡宏说。
拥政认为,当前长流程和短流程钢厂利润和生产状况分化。国庆后废钢供应阶段性充裕,入炉成本远低于长流程高炉成本,甚至部分短流程钢厂夜班生产利润达到300元/吨。而长流程钢厂成本偏高,大致在4000元/吨,中西部区域钢厂更高些,东部沿海钢厂生产成本在3950—4050元/吨,钢厂生产谨慎。
记者从行业人士处获悉,虽然国内有“三大工程”基建项目推动,但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区域,中西部区域相对有限,区域价格表现不一。地产今年不断出台相关的利好政策,销售、投资及土地出让有好转迹象。
造业情况相对好于市场预期,尤其是以新基建为主的高科技制造业景气度较高,电动汽车产业链、芯片产业链及手机产业链需求较好。钢材需求也呈现高端钢材需求好于中低端钢材需求的特点。如以下游汽车、船舶、能源供应及钢结构为主的冷轧、热镀锌及板卷需求较好,反映了国内经济高质量转型期的特点。
“热卷需求韧性强劲,继而带来库存持续良好去化,周度表需环比增加4.55万吨,再创年内新高,多因下游冷轧产量处于高位以及出口需求较好,但后续两者依然存有隐忧,高供应下冷轧库存难去化,冷热价差也维持低位,一旦转弱则易拖累热卷需求,同时高价下板材出口询单再度走弱,且海外衰退预期未退,未来出口需求大概率会走弱。”涂伟华说。
邱怡宏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当前现货方面整体表现略弱于期货,钢材基差整体有所走低,尤其是这两周北方地区天气开始急剧转冷,雨雪天气明显增加,市场需求淡季的表现也将愈发明显,现货缺乏期货方面的强预期力度,基差仍有走弱可能。
黑色产业链利润差异显著
“今年钢铁行业利润同比有所增长,呈现明显疫后修复特点。”蔡拥政说,从钢企情况看,由于成本结构不同,东部区域钢厂利润状况好于中西部地区;以板卷产品为主的企业利润好于螺线为主的建材企业;头部区域优势企业利润好于规模小、品种单一的尾部企业,一些没有品种、规模及管理优势的中小钢企持续亏损,被迫退出行业或被兼并重组。
蔡拥政介绍,今年行业单季利润呈现逐步修复特点。一季度行业利润总额-48.4亿元,二季度行业利润总额67.1亿元,三季度行业利润总额209.2亿元。10月单月利润总额38.8亿元。三季度行业利润修复较好,但四季度,从目前10—12月钢厂利润情况看,预计钢厂利润修复力度不及三季度,11月铁矿、煤焦价格上涨较多,钢价被动推涨,预计单月利润可能环比下降,预计行业利润在20亿元水平。12月上旬至今,成本压力依然维持,虽然废钢加持,短流程钢厂利润有所改善,但长流程钢厂利润状况不佳,本月不少长流程钢厂主动检修减产,近期矿焦上升势头有所减缓,预计本月钢厂利润在30亿元水平。因此今年四季度,预计行业利润不超过100亿元,在80亿元水平。这样全年预计行业利润在320亿元,比去年小幅下降。
截至12月15日当周,钢联247家样本钢厂中盈利钢厂占比为35.50%,自低位有所回升,但多数钢厂仍维持亏损局面。此外,即期成本核算下,华北地区多数钢材品种呈现持续大幅亏损局面,其中唐山钢坯亏损超200元/吨,螺纹钢亏损超100元/吨;相应地华东地区多数品种利润11月中旬以来也是高位回落,目前螺纹钢小幅盈利,而热卷亏损相对明显。“由于废钢价格并未明显上涨,电炉利润10月中旬以来持续回升,目前华东均电成本下依旧利润较好。此外,由于废钢价格远低于铁水成本,且废钢供应相对宽松,长流程钢厂也在增加废钢用量,为此铁水下降局面下成材产量并未明显减量。”涂伟华说。
众所周知,黑色产业链品种间利润状况差异显著,主要利润依旧集中矿端,海外矿山利润十分可观,钢联数据显示高品澳粉、中品澳粉和高品巴粉最新即期利润分别为99.6美元/吨、94.4美元/吨和99.4美元/吨。同时,煤矿端利润同样处于高位,汾渭数据显示商品煤平均利润超1200元/吨,个别地区利润更是超1500元/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则是,独立焦化厂和钢厂长时间处于亏损局面,焦炭第三轮提涨落地后开始盈利,全国平均盈利37元/吨,其中山西准一级焦平均盈利仅有28元/吨,而钢联247家样本钢厂中盈利钢厂占比也仅有35.05%,华北地区多数品种长期处于亏损局面。
价格过高恐致“冬储”意愿降低
“钢材‘冬储’启动以来,我们先观望,看看后市的价格再有进一步的动作。”上海地区的钢贸商小连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小连坚持观望的背后,记者发现,是当前的价格高于心理预期。自10月中旬以来,钢材价格开启涨势,期现价格均显著上涨,截至12月18日,螺纹钢、热卷期货指数累计上涨10.1%、9.3%,相应地上海地区两者现货价格同期涨幅分别为7.8%、8.1%,四季度钢价表现为淡季不淡。
“明年2月10日才过春节,现在价格高于心理预期,如果现在进行‘冬储’,长达3个月的时间不能开工,不确定因素比较多,风险也不可控。”小连说。
钢联根据市场公开信息的统计情况显示,截至2023年12月12日,已有4家钢厂发布2024年冬储政策,其中华北1家、东北1家、西北2家。12月12日新增的华北1家钢厂在内蒙古,其冬储政策显示,建筑钢材收款基价为4000元/吨,为点价结算,单日结算量上限为合同总量20%,冬储期最后未结算部分按照2024年3月31日价格强制结算。
“按目前情况来看,在钢铁中下游利润微薄以及10月末建筑钢材价格持续抬升的背景下,12月初价格同比有7%左右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抬升了冬储利润被压缩的预期,再加上突然来袭的低温天气影响,市场出货也不是十分顺畅,尤其是高位成交更显清淡,这使得2024年市场整体冬储意愿较低,谨慎观望情绪较浓。”邱怡宏说。
对于上述现象的原因,蔡拥政认为,今年钢厂“冬储”意愿仍不强,一是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需求修复节奏相对迟缓。今年年初,受疫后乐观情绪及贸易商代理减量影响,春节前后不少钢厂冬储变自储。一季度市场小阳春后,二季度钢价大幅下跌,不少自储钢厂伤害较深。今年虽然政策面相对宽松,但在产能过剩及地产磨底背景下,一旦利润改善,相对脆弱的需求难以承接供应的较快增长,在手订单和库存消化情况,会让钢厂冬储较为谨慎。预计今年钢厂自储量缩减,生产谨慎,考虑到现阶段钢厂原燃料库存均不高,成本端有所下降,在订单状况相对平稳的情况下,明年一季度利润小幅改善的预期较大。
多数钢贸企业“冬储”偏谨慎,在蔡拥政看来,虽然今年钢厂资源不多,降息、降准后资金相对宽裕,融资利率相对降低,但这两年受行业价格波动影响,被洗牌出局的贸易商不在少数,尤其是中西部区域以地产建材为资源的贸易商,今年市场资源预计更多向头部集中,大贸易商定价权有所提升。从下游需求看,今年“三大工程”项目也多集中在中国建筑、中国冶金、中国交建等中字头国企,市场存量博弈,低库存、低资金占用的期现联动的模式在江浙一带常态化。今年也不例外,钢贸企业现货“冬储”意愿不会太高,更多将选择期现品种,期现业务同步操作。这也是行业利润微薄、市场场景复杂、贸易商主动求变的结果。
据记者调查,今年“冬储”商家相对理性,螺纹钢价格在3700—3800元/吨的时候有“冬储”意愿的占比最大为37.29%,价格在3600—3700元/吨的时候有“冬储”意愿的占比27.12%,价格在3800—3900元/吨及以上的时候有“冬储”意愿的占比16.1%,价格在3600元/吨及以下时有“冬储”意愿的占比9.69%。热轧卷板价格在3800—3900元/吨的时候有“冬储”意愿的占比最高为38.14%,价格在3700—3800元/吨的时候愿意“冬储”的占比29.66%,价格在3900—4000元/吨时愿意“冬储”的占比16.95%,价格在3700元/吨及以下时愿意“冬储”的占比6.54%。
“目前来看,钢材市场运行逻辑仍是强预期与弱现实博弈,尤其是建筑钢材方面。钢市供需矛盾在积累,钢材利润改善推升钢厂提产意愿,钢材供应维持高位,相应地强预期难以提振当下需求,现实需求依然表现为季节性走弱;相对利好的是宏观强预期未退,且原料强势带来成本支撑,在预期与现实博弈下钢价维持高位偏强运行,但需谨防交易逻辑切换至现实端,届时钢价易承压调整。”涂伟华说。
记者观察:期市“避风港”作用凸显
2023年,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期货市场“避风港”作用愈发突出,黑色商品期货市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黑色商品期货持仓量、成交量、沉淀资金均明显高于往年。
今年风险管理公司积极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含权贸易、场外期权、互换、远期等多种业务模式,在期货市场上通过期货交割、期转现、仓单交易等多种期现“转换”途径,帮助企业采购和销售、盘活库存、缓解现金流压力,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服务方案,助力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作用进一步突显。
据中国期货业协会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数据,截至2023年9月,实际开展风险管理业务的公司中,有89家开展了基差贸易业务,有73家开展了场外衍生品业务,有53家开展了做市业务,开展仓单服务和合作套保业务的公司数量分别为21家和1家,其中,仓单服务业务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95.84亿元,累计服务上市公司8.12亿元;前三季度场外衍生品业务累计成交名义本金规模较2022年攀升13.33%,至23199.09亿元,三季度末持仓名义本金规模较2022年大幅增长40.27%,至4486.29亿元,其中商品类规模分别较2022年大幅增长4.6%和70.6%,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上市公司的累计名义本金规模和月末存续名义本金规模同比均呈增长态势,2023年前三季度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上市公司累计新增名义本金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5.63%和77.36%,三季度末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上市公司存续名义本金规模分别同比大幅增长79.43%和54.25%;2023年前三季度风险管理公司累计基差贸易规模为3526.14亿元,较2022年减少1301.41亿元,但服务中小微企业累计贸易额同比仅有13.87亿元减量,服务上市公司累计贸易额同比减少35.19亿元,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数量甚至同比有956家增长;1—9月份累计含权贸易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上市公司规模分别同比大幅增长31.25%和293.57%,至26.21亿元和11.02亿元。
“今年黑色实体企业普遍面临着销售难、盈利失衡、产业链运转不畅和现金流紧张等痛点和难点,2024年,钢铁行业依旧面临着产能结构性过剩、环保和减碳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挤压、利润偏低等多重挑战和困难,所以,生产型企业应该重点关注供应对需求的适配情况,把握可能由于预期改善或政策限产等因素导致的阶段性锁定盘面利润的机会,贸易型企业则需合理规划冬储库存水平,并且需要在冬储资源开始出清阶段对利润进行一定锁定。”海通期货投资咨询部黑色组长邱怡宏说。
江苏富实数据研究院院长蔡拥政直言,今年行业利润不佳,国内钢厂及贸易商企业重组及高层人事调整动作加大,对企业应用衍生品工具有了新的认识。全球化环境下,外围宏观因素扰动增加,不少企业对产业链风险管理工作有了深刻理解,但受制于体制机制、期现人才资源匮乏、企业现金流偏紧及决策层的重视度不同,产业企业将衍生品工具应用深度融入企业生产及管理环节尚需时日。实际从产业周期角度看,产业企业更应该在行业利润好,景气度高的阶段,未雨绸缪,积极参与以衍生品为主的风险管理工作,而不是亡羊补牢。现阶段虽然产业环境相对艰难,但仍然应该坚定布局,立足长远,继续进行工作推动。